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国 > 移民资讯 > 子女教育 >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二)

2016-01-04

因为公派留学的机会,大学教授筱静、方柳和郁悦(此处均为化名)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了美国。虽然三个孩子分别是不同的年纪,但在美国学校短暂学习、生活的时光却给父母和孩子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想要在美国做短期的“插班生”手续很简单,而且老师也会对每个孩子都施以 ** 大程度的尊重,就连细节之处都做得体贴入微。孩子在美国变得独立,对学习也是真心地喜欢, ** 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成了会玩也会学的孩子,这样的经历实在宝贵。

“你的孩子很优秀,进步非常大!”

在美国学得很开心的还不止Yale一个,方柳的儿子Leo在美国的这一年也过得乐不思蜀。作为爱荷华大学的访问学者,方柳把在国内刚读完一年级的儿子带在身边体验了一把美国的小学。

她说,孩子到了8、9岁的年纪已经有基本的感知能力了,不像年纪太小的孩子出去只是单纯地玩,在这个时候让他参与一下英语的世界是个不错的机会。

她事先并没有刻意挑选学校,只是询问了一下当地的华人,他们向她推荐了这所Kirkwood elementary school,据说这里的老师很不错。而且美国所谓的好学校,也并非指硬件,主要还是生源的优劣。

Leo ** 天上学就被校长打电话叫家长,一开始方柳的内心是崩溃的。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校长说Leo打了学校里的一个小朋友,后来和儿子了解了一下情况才知道可能是Leo初到美国语言上听不懂,误会了美国小朋友的意思才失手推撞了一下。美国学校对此类事件很重视,因为这其中有可能会涉及校园暴力。

不过这件事后来有了意外的转折,方柳和校长解释过来龙去脉以后,第二天送儿子上学当天没有发生同样的事,校长还专门打电话给她说:今天你儿子表现的特别好。这个细节让她觉得,孩子的点滴进步学校都看在眼里,而且他们也乐于与家长分享。

方柳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挺担心儿子的英语能否适应,好在除了学校的学习,美国还有专门的英语能力测试机构,免费给孩子做测试,检验英语水平的等级,然后每周放学以后还有两次英语补课,而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

除此之外,还有盈利性的英语培训机构在学校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孩子进行一个月的集训。三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方柳放心了。

到了后期,Leo可以每天用英语和她交流,连着十分钟不带停的,这在去美国之前简直是不能想象的,确实美国的英语环境相当锻炼孩子,慢慢地Leo就从当初的听不懂,到后来非常起劲地交流。

回到中国以后,方柳 ** 直观的感受就是Leo的英语语感变好了许多,比如有个单词他没学,但是如果让他听一下读音,他就能知道大概是哪几个字母组成的。显然,孩子已经在这方面打下基础了,而且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形成这种基础。

Leo喜欢读书,到了美国他简直像是老鼠掉进了蜜罐。美国学校对阅读相当重视,不仅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亲子阅读的时间,每天拿出十分钟陪孩子读书,还给孩子创造了非常理想的阅读环境。

Leo在美国的一年里,在图书馆里看了很多英文的原版书。而且美国的儿童图书馆里设施齐备,沙发,游乐区,DVD,甚至还有免费午餐和寒暑假去图书馆的免费公交。方柳说,从美国回来以后,Leo的阅读习惯养成了,经常看到他坐在那里阅读整整一上午不分心。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玩中学”是Leo美国之行的主题。科学课养蚕蛹,观察其变蝴蝶,Leo会非常认真地把蚕蛹拿回家跟妈妈说过两天老师要看的,相对于干巴巴的书本教学,这样的科学课特别直观、实际,孩子的印象也更深刻。

至于社会实践更是丰富得不像话,小镇里的警察局、消防局、银行等公共单位几乎“玩”了个遍,尤其是去银行那次,老师还给二年级的孩子做理财讲座,告诉他们怎么花钱,怎么爱惜钱,理解 ** 的概念。

学校里每天10点到11点的时间也被作为自由模块,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想上的课程,有点选修课的意思,可以选择电脑课,阅读课,甚至自己出去玩也行。

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美国学校对每个人的尊重,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体现,实在很难被忽略。

在Leo的班级有一个智障孩子,每天坐着轮椅去学校,而学校则有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她,那位老太太对待这个孩子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学校对每一个生命都有同等的尊重,不管他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

Leo在美国上二年级,学期末的时候全校有个大型演出,全校的孩子都上去表演,包括有残疾的孩子,甚至还有生病打着点滴的。虽然队形排的歪歪扭扭,孩子们唱得也五音不全,但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对孩子个性的尊重还体现在永远只有正面鼓励没有负面批评。只要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说得开心,老师就会说,“你的孩子很优秀,你的孩子进步非常大。”

怪不得即使是面对考试,Leo也是 ** 的轻松,不像在国内时的如临大敌,也不怎么复习就考完了,总是处于一种特别放松的状态。

和筱静一样,方柳在带娃去美国访学的这段时间里也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的所谓人情社会。有一次下雨天,她带着孩子急匆匆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前后有好几辆车停下来问她要不要搭车,需不需要帮忙。

平时在路上也经常会碰到不认识的人和自己打招呼,说一句have a nice day。在美国似乎人与人的交往非常单纯,他们之间有一种不带任何企图心和目的的友善,这里面人文素养的差距孩子同样也会看在眼里。

甚至美国人对情人节的解释也和我们不一样,这是一个表达“大爱”的节日,每一个孩子都要给班上的同学准备礼物,而他们也会收到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在这里,孩子小小年纪学会爱、学会感恩。

在美国的日子里,Leo从来不曾想过或是被要求过哪怕一次“我要追赶的对象是……”,怪不得这一年,他过得那么开心。

我要提问

标签

中国 陪读 美国 蹭课

上一篇: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三)

下一篇: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

为您量身定制省钱方案

津桥移民优势

Copyright 1996-京ICP备08103786号-17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16349号
北京华钜津桥联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