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国 > 移民资讯 > 子女教育 >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一)

2016-01-05

因为公派留学的机会,大学教授筱静、方柳和郁悦(此处均为化名)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了美国。虽然三个孩子分别是不同的年纪,但在美国学校短暂学习、生活的时光却给父母和孩子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想要在美国做短期的“插班生”手续很简单,而且老师也会对每个孩子都施以 ** 大程度的尊重,就连细节之处都做得体贴入微。孩子在美国变得独立,对学习也是真心地喜欢, ** 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成了会玩也会学的孩子,这样的经历实在宝贵。

儿子开始有独立个性了,看来我们要学会放手

“儿子从美国回来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有时候着急起来脱口而出的还是英文。”今年年初,筱静被所在的大学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那个时候她还带着当时只有三岁的儿子Yale,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亲眼看着儿子一点点进步,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虽说带三岁的小孩出国“读书”乍一听挺大胆甚至还有点不可思议,但筱静显然是做过功课的。她之前看过一些教育学的书籍,其中还包括蒙氏教育的理念,她了解到三岁是儿童开始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由于她很早就打定主意要让孩子未来接受美高和美本的教育,她觉得有必要让儿子先体验一下。

筱静作为访问学者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位于特区,在特区生活的各方面费用都不低。Yale到美国要上pre-school,而美国只有到了小学阶段才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pre-school则是需要全额收费的,一周大约是200~300刀。因而,筱静一到美国,先是在特区附近的Virginia找到了一所Merrifieldpre-school,然后才着手在附近寻觅住处。她说帮儿子找到合适的学校一定是她的priority。

虽然手续和要准备的材料不少,因为pre-school对孩子健康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免疫证明,还有出具国际承认的全身体检报告,有了这两样才能入学。但是其实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灵活性的,入学手续办得很顺利。

Yale个性上有些内敛,不算太外向。不过这也是筱静 ** 初考虑带娃访学的第二层原因,她希望可以通过美国的教育让儿子变得更open一些。当然一开始她也有过顾虑,担心孩子一下子到了一个非母语的环境中,会对他的语言学习还有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在离开中国之前,筱静给儿子报了一个美国人开办的双语幼儿园,在里面学了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全英语的环境,然后她才毅然带Yale赴美,好在到美国以后发现二者衔接地还不错。

事实证明,她 ** 初担心的孩子适应问题并没有发生,恰恰相反,儿子的适应力远远比大人厉害,无论是倒时差,还是对多肤种人的接受能力都比大人强,在很短的时间里,Yale就在美国交了很多朋友。

至于语言,似乎也没有成为大问题,Yale一开始先是尽力听懂别人说的,后来就是自己开口说。直到后来回国以后,儿子还是非常愿意讲英语,回到家纠正爸爸妈妈的发音,还要教外公外婆英文,在语言方面似乎有自信心甚至小小的优越感了,筱静觉得儿子的英语语言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显然这是这次带娃访学的一大收获。

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在美国上pre-school还是以玩为主,而且是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不过虽说是玩,也是有主题的。比如某一周他们讲spring的主题,而这一周里的五天都会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美国人素来重视情境教育,用的教材也是取自于大自然,比如花花草草之类的,又或者是带他们去野生动物园,或者是老师带着孩子去超市用1美元买东西给家里。孩子从这个年纪就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显然美国的家长和学校比我们更放得开手。

筱静说,虽然她一开始想要让Yale变得open的愿望可能并未圆满达成,毕竟一个人的个性的确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但儿子的胆子确实变大了,原先一定要父母牵着他的手,在他左右,不敢离开视线范围,但入学两周以后,儿子就已经完全可以挣开妈妈的手,在离开她很远的地方自己滑着他的滑板车,来到美国使Yale的独立个性开始萌芽,回到中国以后对父母的依赖也少了很多。

筱静说,之所以想要儿子接受西式教育,就是希望他的个性能得到发展,在美国的这半年,儿子学得很快乐,对于她而言这也就够了。

我要提问

标签

中国 孩子 父母 美国移民

上一篇: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二)

下一篇: 【美国】20个留学谣言,别再信了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

为您量身定制省钱方案

津桥移民优势

Copyright 1996-京ICP备08103786号-17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16349号
北京华钜津桥联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