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美国已经12年多了,在加州政府工作也有8年了。那些逝去的往事,还依然定格在记忆的深处 ……
2002年3月底,在快到不惑之年时,我移民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定居在加州的 ** 沙加缅度(国内叫萨克拉门托)市。经过语言补习、专业学习、求职、笔试和面试等多个阶段的努力和流程,四年后,我进入加州政府成为了一名会计职员,从较初级的职位“会计1”做起,后历经升迁为“助理会计”、“主管会计”,再到六年后的“ ** 会计”。一路走来,艰难险阻,酸甜苦辣自不必说;但更有意义的收获,莫过于在新的环境、文化、制度下的工作历练,对自己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触动所带来的思索和感悟。这也是本文所要注笔的。
偶尔回国与亲朋好友们交流,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她)们行将移民到美国的子女们要模仿的对象,都想要走我的路,希望到美国后也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捧上美国的“铁饭碗”,实现他(她)们那要求不高的“美国梦”。然而,很多时候,我感觉到美国在国内人们的眼里,还是很神秘、飘渺,或者他们还是在用中国思维去想象美国。于是,我一直都想写点什么东西,把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感受到的方方面面,告诉大家,希望不但能为亲朋好友们起到某种指点迷津的作用,也能使更多的人, 特别是有志来美国发展的人,对美国的文化、制度、政府运作和不同的价值理念有更客观的了解。
美国的文化、制度、职场运作等对我的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触动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前两天我们谈到了两点,今天我们继续:
我认为美国是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人性化的职场文化和价值理念的。
一进州府工作后,我就经历了“Culture shock”(文化冲突):当我正在专心致志工作时,突然一首“happy birthday to you ……” (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布满一个个Cubicle(工作隔间)的大厅由远而近,此起彼伏,原来是为某个同事庆生日搞的“Potluck”(各人自带食物的小聚餐); 又有时,刚上班回来坐下不久,某某同事热诚地来告诉我,谁谁谁或某经理offers (提供)了点心,come on(来吧), 快去拿来吃吧;更多的时候,我也听到或参与到领导和某些员工为舒缓紧张而进行的不无幽默感的聊天和说笑中……开始时,习惯于埋头工作的我反觉得这有点骚扰,内心咕噜着这些养尊处优的美国人尽会享乐,后来慢慢适应了,也融入其中。
显然,在基本的法律、规章和职责操守得以遵守的前提下,这种自由、开放、人性化和寓工作于娱乐中的工作氛围和行为习惯,已然形成了独特的职场文化;很多时候,工作会议也是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的,以幽默的言语开始和结束,笑声总是弥漫在整个会议间。
在我工作过的几个部门,好像都没有上班打卡的要求,也没有迟到早退的监督机制,一切都是靠自觉,因为员工是人,而不是工作机器;同时,只要你做够8小时,上下班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想早点下班而去接小孩回家的女职员,通常选择早到和早走;而晚睡晚起的单身汉们则可能选择迟到迟走。
与此同时,上下级关系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其交往甚至是“不拘礼节”的,下属是直呼上司的名字的,无论上司的职位有多高;上司也会经常向下属询问很多他们不懂的问题,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对我固有思维模式触动 ** 大的是在人员流动的自由上。在加州政府内,员工在各部门之间频繁跳槽换工作已是常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隔三岔五就有人进人出,有些人来了三个月、半年左右又消失了,有升职走的,有渴望更好工作环境而平调离开的。按照法律,部门领导是不能卡人不放的,否则员工可以投诉!在以忠诚求稳为就业理念的国内政府机关里,这种现象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以自由求变为价值理念的美国人所工作的政府内,这种看似的“乱像”却是如此司空见惯而没有影响到政府的正常运作。
我想,人员频繁流动的原因有二:
一是加州政府的体制架构使然:州府下属各个部门的财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员工工资的出处、以及整个加州政府的资金运作都是由State Controllers’ Office (州审计长办公室) 操作控制的,无论你到哪个部门,“出粮”的地方都一样,所以,员工只需对州府忠诚,没有必要对工作部门忠诚。
二是上面提到的自由求变的价值理念: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寻找生存意义的场所,他们追求变化,喜欢创新和独辟蹊径,所以变换工作环境也是他们寻找新感觉,挖掘自我潜能的途径之一。从政府的层面来说,这种开放式、流动式的人事制度,无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我在多个部门工作过,不但可以在短短几年内从低职升到高职(很多人是升职而离开本部门),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丰富了我的阅历、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使我对州府会计工作有更全局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