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中国家庭在暑假期间来了个6岁的美国孩子。正好,这位朋友自己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一天,两个孩子玩得正开心,忽然电视里响起了美国国歌。只见6岁的美国孩子马上原地站立,把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口,神情严肃。
这个场景是我听来的。但是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有一次在美国旅游时,我前往美国国歌诞生地——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麦克亨利堡参观。
麦克亨利堡是一个五角形要塞,位于帕塔普斯科河口一个半岛的东端。这个有着至少200年历史的军事要塞,因见证过第二次美英战争(又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并催生了美国国歌而成为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到麦克亨利堡,远远便可以看到一面迎风招展的美国国旗。1814年9月,当英军即将进攻麦克亨利堡时,守城军官乔治. 阿米斯蒂德少校要求把美国国旗制作得足够大,以使英军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于是,一位名叫玛丽. 皮克斯吉尔的妇女制作了一面长12.8米、宽9.1米的国旗,上面有15个星,代表当时加入联邦的15个州。
华盛顿颇负盛名的的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凯看到了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同时目睹了美国人民为捍卫自由独立而做出的牺牲。他当天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穿过战争的乌云,我眼前仍然闪现着旗帜上的一颗颗星,我看到被打败的侵略者灰溜溜地被赶回他们的船上。在那释怀的时刻,在胜利的喜悦中,我的心在这样发问:‘这样的国家以及国家的保卫者难道不值得歌唱吗?’”这首诗 ** 初命名为《保卫麦克亨利堡》,并很快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有人配上当时流行的《致天上的酒神》的曲调传唱。后来,它正式成为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如今,麦克亨利堡上空高高飘扬的旗帜就是当年那面国旗的复制品。旗帜的原件保存在华盛顿的美国历史博物馆。
所有参观麦克亨利堡的人,首先都要观看这样一部介绍美国国旗国歌诞生历史的电影。影片同时有包括中文在内的几种外语同声翻译。当影片结束时,放映厅的窗帘缓缓拉开,明媚的阳光一点点投射进原本黑暗的放映厅。参观者眼前赫然出现了与200年前催生美国国歌的那面旗帜同样大小、同样设计的国旗。此时,耳边的美国国歌由弱变强,在整个放映厅里回荡。在场的所有美国人都自觉起立(带动其他参观者也跟着站起来),他们把右手放在胸口,其中很多人随着播放的歌曲声引吭高歌。
一面国旗,一个作曲者的创作经历,一首国歌,除此之外,再没有一句爱国口号,却将在场所有人的情感点燃。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不是因为听到美国国歌,而是因为所有人那种庄严的表情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神圣感。
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每个独立国家都会做的。但为什么做、怎么做,各国却是有着天壤之别。今年8月27日,中国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 条内容没变,仍旧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党排 ** 。对此,像我这样已经是奶奶辈的人都不陌生。我们入学接受教育的 ** 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爱执政党,爱党就是爱国。教育部的职责就是对学生从小灌输这种爱。你甚至可以不爱自己,但你必须爱党。否则,你会活得很惨。
美国在很长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教育部。1867年,美国曾设有一个类似教育部的机构,但寿命不长,一年后就降格成为一个“办事处”。在此后的113年中,美国不曾有过一个专管教育的机构。直到1980年才有了正式的教育部。
在这之前,联邦政府中有一个叫“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的部门,教育是它的一个分部。1979年10月17日,卡特总统签署法令,将“教育部”与“健康和人道服务”分开。次年5月4日,教育部才正式开始运作。即使有了教育部,它也是所有内阁级部中 ** 小的,直到1995年,教育部的雇员才有约5千人,与拥有10万雇员的农业部或80万雇员的国防部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当时美国每年的教育经费约500亿美元,但教育部所能支配的款项只占其中的8%。
但如果就此以为,美国就没有爱国主义教育,那可是大错特错了。没有专门的教育部,不等于没有教育,更不等于没有从娃娃抓起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是从娃娃抓起,但不是教育学生必须爱别人,而是教育学生必须爱自己。
学知识的目的正是为了让自己强大和独立,有能力追求自由平等。推动这种教育的不是政府,而是有抱负的启蒙者、知识精英、教育家。1821年,教育家爱玛·威拉德在纽约州建立了 ** 所女子大学。1829年,教育家豪威建立了美国的 ** 所盲校。1837年,俄亥俄州诞生了美国 ** 所男女混合的大学。1930年,哈佛等长春藤大学开始招收黑人学生。而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使得美国的教育更注重社会公正,更重视弱势群体。1965年通过的《中小学教育法案》设立了一系列帮助弱势儿童的教育计划。
福特总统期间,国会又通过《公共法94-142》,规定3至21岁的残障儿童和成人必须能在“ ** 不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并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直到今天,美国教育部不管考试,不管 ** ,不管教材,不管具体教学,不管政治思想,它自述的功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设立与教育有关的联邦资助项目和执行与私人和公民权利有关的联邦法规。形象点讲,美国教育部的功能颇有点像中国的纪委或监察,只不过它的任务是监督落实不能因为贫富造成儿童(和所有人)丧失受教育机会、不能因分数线造成入学不公、不能让学费造成受教育不公……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公民,必定热爱和由衷地自豪能够保障这种教育权利的制度和国家。
我 ** 熟悉的一句美国电影台词是:“我反对这个总统,但我不反对这个总统选举制度。”
两种完全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和方式,结果如何?自有公论。(文/谢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