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教育存在的巨大差异,让我们中国人不得不开始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中国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刚教授于2013年出版的《遭遇美国教育》一书中,讲述了其做访美学者时,将的10岁的儿子送进了美国学校,由此遭遇美国教育。本故事为连载,如需查看前几篇,请检索“美国遭遇教育”。
在完成这种作业的过程中,孩子要阅览比教科书上丰富得多的资料,面对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资料,孩子们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教科书的内容太有限了,知识的海洋在小小的课堂之外!
孩子在阅读各方专家学者对一个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与分析时,不仅会打开眼界和思路,而且会发现,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复杂,每个人的观点可能都有他的道理,因此,孩子们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 ** 权威”,同时也不会随便忽视“一家之言”的价值。
老师深刻的用心还在于,让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熟悉学术研究中的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和综合调用的技术。这可能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