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美国如何成为中产阶级?按照美国中产的大致定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拿到一个典型的H1b岗位,基本上就立刻中产了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税前年薪应该是50k起步(如入门级财会人员),一直到200k以上(如硅谷的 ** 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多刀,每户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只有”5万多刀。
而对于中产阶级,美国的“理财”要远比国内复杂的情况要简单直接得多得多,因为套路非常成熟,选择也非常直接。
一切理财/投资标的, ** 重要的五个指标是,收益、风险、流动性、税收安排、其他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是五项指标均 ** 的,如“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制”。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围绕这五个指标,都是各有取舍。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中产阶级(50k-100k)来说,“理财”其实几乎等同于“养老”。
一个美国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就三块儿:
1,Social Security -- 类似我国的统筹账户
2,各种个人账户的法定分配 -- 类似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
3,个别政府/学校/机构的养老金(pension) -- 类似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后拿的“退休金”
其中,3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1 ** 好不用指望,Social Security账户已经入不敷出N年了,类似于你在交的SS Tax去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大头是2:个人账户。
进了公司之后,公司HR都会给你提供由公司sponsor的福利计划,其中的大头就是所谓401k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一个mutual fund,甚至可以是你自己DIY的个股投资组合。所谓“401k”,其实仅是国税局(IRS)的Revenue Code的章节编号。在mutual fund的本质上,IRS给你提供了有别于一般mutual fund的“税收安排”:你在投资和持有401k账户的期间内,每年都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是,在59岁半之前,这个账户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有例外,略过),否则要交资本利得税和额外的10%惩罚税。
而401k账户的限制是,这种IRS给你的税收安排的好处,不能无限制享受,每年只能在一定的限额内享受。2015年,这个限额是每年18,000刀。
从公司那里能选择的另外一个常见好处是“打折的公司股票”,以及各种期权。简单说,好比你公司的股票市价是10刀一股,公司能让你每个月以8.5刀去买公司股票,相当于当下免费赚了1.5刀/股
在教育机构,如大学,“401k”有另一个名字,叫“403b” -- 两者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没区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福利计划里面并没有401k(常见于小公司),可以选择自己开设一个自己的养老账户,称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其运作机理和税收安排,与401k区别不大。
** 后,还有一个不少人可能陌生的概念:年金/annuity/年金化/annuitize。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401k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养老金”,而不是“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退休后自己花,花光了就没了,并没有“保险”的部分。而所谓年金,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同时附加一个与投资管理方的保障协议:从我几岁开始,你每年支付我XXX的养老金,直到我去世为止。
总结:
401k/403b/IRA,仅是基于mutual fund本质上的税收安排。相比mutual fund,它们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以税前收入投资(也可以选择是税后收入,但退休后领取时不交税,称为Roth型),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流动性受限(59岁半),投资金额受限(每年18,000的上限)
自然,与mutual fund类似,你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收益和风险喜好,去选择不同的mutual fund来作为自己401k的“瓤儿” -- 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自己弄一个投资组合来作为401k的“瓤儿”,尽管个人并不支持任何人去犯这种神经。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偏股票一些;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就偏债券一些,非常简单直接。
本文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津桥移民后期中心移民文案丁小向原创。审核人: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