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美国已经12年多了,在加州政府工作也有8年了。那些逝去的往事,还依然定格在记忆的深处 ……
2002年3月底,在快到不惑之年时,我移民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定居在加州的 ** 沙加缅度(国内叫萨克拉门托)市。经过语言补习、专业学习、求职、笔试和面试等多个阶段的努力和流程,四年后,我进入加州政府成为了一名会计职员,从较初级的职位“会计1”做起,后历经升迁为“助理会计”、“主管会计”,再到六年后的“ ** 会计”。一路走来,艰难险阻,酸甜苦辣自不必说;但更有意义的收获,莫过于在新的环境、文化、制度下的工作历练,对自己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触动所带来的思索和感悟。这也是本文所要注笔的。
偶尔回国与亲朋好友们交流,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她)们行将移民到美国的子女们要模仿的对象,都想要走我的路,希望到美国后也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捧上美国的“铁饭碗”,实现他(她)们那要求不高的“美国梦”。然而,很多时候,我感觉到美国在国内人们的眼里,还是很神秘、飘渺,或者他们还是在用中国思维去想象美国。于是,我一直都想写点什么东西,把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感受到的方方面面,告诉大家,希望不但能为亲朋好友们起到某种指点迷津的作用,也能使更多的人, 特别是有志来美国发展的人,对美国的文化、制度、政府运作和不同的价值理念有更客观的了解。
美国的文化、制度、职场运作等对我的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触动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今天我们来谈第五点:
自我价值的体现,与职位高低无关
州政府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平均每两年就有升职考试,符合条件的员工通过考试后,可就地升职或升迁到其它部门工作。对于许多志在实现“美国梦”的华裔和亚裔员工来说,对升职加薪自然是趋之若鹜的。然而,一些白人同事,对升职的努力和狂热程度,就大不如前者了。
记得当我在社会服务局工作时,坐在我对面工作间的,是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快乐得有点大大咧咧的白人大姐Cindy,虽然工龄那么长了,她的职位还是较低的Accounting I (会计1)。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想升职,她说她很满足这个职位,她先生将来会有一份很好的退休金,所以她不想再折腾了(会计1只需12个学分,她若要升到更高职位必须读够19个学分)。虽然职位不高,但她每天还是那么快乐大咧,好像从来都不知烦恼为何物。
一年多后,当我们这几个华裔亚裔员工升职为Accounting officer (主管会计)时,她还和另外一位和她一样境况的白人女同事一起,给我们一个惊喜,买来(自愿)了Pizza (比萨饼)为我们搞小Party,庆贺我们成功升职。
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想想如果反过来,我们这些中国人是否也能有如此境界?现在国内有一句流行语:“羡慕嫉妒和恨”。是什么驱使这些白人同事“羡慕不嫉妒不恨”呢?我想,也是文化价值观使然。
在美国时间长了,你会感受到,无论谁干什么,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事的人心态很快乐和敬业,不会因为职位低而消极;人不是通过将他人比下来而体现自我价值的,也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实成功与否。
我总是在思考着一种现象:我们这几个升了职的中国人,不知是因为身为边缘人的困惑,还是对前(钱)途、梦想这类东西期望太高,在快乐、幸福的指数度上,是远远不如Cindy和一些较低职位的白人的?!随着在美国时间日增,我意识到,美国人的“成功”观,其实与“功利”无关。在自由平等、福利完善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普通平民,即便没有获得太多的 ** 、权力、地位和名气(这是国内“成功人士”的标志),也能活得快乐和自信,就象C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