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教育存在的巨大差异,让我们中国人不得不开始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中国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刚教授于2013年出版的《遭遇美国教育》一书中,讲述了其做访美学者时,将的10岁的儿子送进了美国学校,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美国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竟然让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 ** 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中学物理课,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本故事为连载,如需查看前几篇,请检索“美国遭遇教育”。
当我看到儿子一进美国小学就开始上“讲话”课,接受表白和张扬自己的训练时,心里就隐隐感到几分不安。这是什么训练啊!让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白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长,有什么了不起之处。这与我们中国人要谦虚为人,要谨慎从事,要缩首敛翼,要知深知浅的教育,大相径庭!我真怕儿子在这种吹牛训练中变得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可我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人家美国学校的课程啊,于是只好等儿子回家后给他“消毒”,告诉他什么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什么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什么叫“虚怀若谷”和“海纳百川”。
儿子进了中学以后,干脆在专门的课程上训练起演讲能力了。这可不只是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更要说自己的宏图大志,说自己的远大抱负,说自己的意愿实现之后对国家、乃至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这就难免让咱们中国人觉得是有点云中说梦,甚至胡说八道了。
想想咱们中国人“脚踏实地”、“只事耕耘”这些古训,我真是担心在美国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变得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终无大用。
我很委婉地向美国老师道出了我的忧虑。老师向我解释说:“学校让孩子自我伸张,自我表现,是为了让孩子有与人交往的能力,人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和谐共处,才能携手共事。不能顺利地与人交流,是产生误解、产生矛盾,甚至是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我心说,行了,老师,您别说了,我全明白了,因为您说到我的专业里来了,我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新闻的,尽管我的兴趣在采访和写作这些新闻实践领域,但是我对传播学的原理也知其一二。您说的道理肯定都对,但是我就是害怕我的儿子变成你们美国人说的“BIG MOUTH”(夸夸其谈的“大嘴”)。
老师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怎样说,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你不用为此担心。”老师话说得客气,但是神态中可以感到美国佬对我的忧虑莫名其妙和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