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年,在美国高校留学的国际生创下了近108万人的历史新高,比上一学年增加3.4%。这是连续第二年在美留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万,也是在美(接受高等教育)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的第十一年。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家长选择美国移民,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呢?
启发讨论式教学
美国高校教师在课堂中更像是一位主持人或教练,他们大多不会简单粗暴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科学结论,不会擅自替学生来回答某个学术问题,而是通过精细的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海量阅读、文献查证、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课堂答辩等一系列努力来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辨,让他们自己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场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往往会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在多个思考角度中,这对于促使学生心智独立成长颇为有效。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快速获取移民方案
课程计划——师生间的“契约单”
在美国大学的第一节课上,每位同学会拿到一份该课程的教学计划表,表单中详细描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阅读书目或参考网站,老师还会在课上做详细说明。学生一旦确认选修这门课程,就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表中的规定执行。
教师同时会按照计划表中的要求对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结课作业及时计分,如果某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平时分数过低时,还会收到教师的“黄牌警告”。若最终课程分数不及格,这位挂科学生就得另交一笔费用不菲的课程重修费。
注重过程,“压力山大”的课后阅读
美国大学教师一般会在课前详细规定每节课的阅读内容甚至阅读页数,学生在上课期间要面临大量的专业书籍阅读任务以及平时作业,要是课前完不成规定任务,不仅会在课堂讨论时面临巨大尴尬,更会极大影响结课成绩。
国内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更注重结果,尤其是人文社科与艺术类的课程,大部分教师一般只是在课上布置一个论文题目或是创作作业,直到期末才进行考试或收取作业,课程期间的要求很松。由于学习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期末考试的分数结果,中间缺乏“过程管理”,从而致使学生在上课期间缺少有效压力,很容易形成平日休闲娱乐,考前熬夜突击应付的学习习惯。
而美国大学生对平时学习更为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过程量化评分体系以及繁重的课业量,促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中也丝毫不敢马虎,很少有学生还能有精力去沉迷网游、网剧或睡懒觉,从而有效保证了学习深度与品质。
充分信任学生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的首要特质就是讲究诚信。
美国有少数几所 * 大学实行“荣誉考试制度”,斯坦福是其中之一。这种制度规定,不用老师监考,完全信任学生。考试的时候,老师把考卷发完后就离开考场。办公室远的老师,搬个凳子坐在考场门外,学生有问题就出来问。办公室近的老师,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办公室找老师问。
很多人会想,这不会乱套吗?其实,这种做法在诚信较好的社会里,比有监考老师、有摄像头监视给人的压力还大、还可怕,让你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是“监考官”,任何不轨的行为都会招来鄙视的眼光。
教授门诊 排队问问题
一流大学的学生都善于思考,因而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学习上的问题,主动而频繁地找老师问问题便是 * 大学的一个特殊的景观。
此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者都懂得,只有从事大生产的技术工人才可以集体培训,批量生产,而高端人才是需反复打磨、精雕细刻才能产生的。因此,他们实行小班教育,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它们的教师与本科生之比,一般在1:5上下,加上研究生,老师和学生之比不超过1:10。
拥有国际视野,及早接触前沿科学问题
世界一流大学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及早了解科学的最前沿问题。
让世界一流大师站在教学第一线,刚入校的学生就能零距离接触 * 大师,消除神秘感,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树立远大的志向。
同时,如果一个人能在读书期间就能接触这些杰出学者,开始思考本学科的最前沿问题,肯定有利于日后做出革命性的成就。
所以,能看出很多家长选择美国移民,为为了让孩子尽早接受高质量的美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