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显示,澳洲现有华人移民121万,且华人移民虽然不及欧洲及新西兰移民,却也显示出“井喷”的姿态。
众所皆知,澳洲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大部分地区甚至不如中国的二线城市发达。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澳大利亚“土”,却还要前赴后继地移民呢?
其实,除了澳大利亚纯天然无污染的蓝天碧草,以及高度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之外,真正吸引华人移民的,还是澳洲的这些↓↓↓↓↓
食品安全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人从小就已经百毒不侵,为啥?中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中国人很没有安全感。
但是在澳洲,那可就不一样了。澳洲人从小就能喝到号称“比水还便宜”的鲜牛奶,无论是鱼、肉、蛋还是蔬菜都有严格的监控生产链,虽然不一定能保证食品 ** 安全,但至少大部分是安全的。更有甚者,澳洲政府一直在鼓励农牧业的发展,鼓励周边农民将更便宜的原材料送上人们的餐桌。如此一来,还怕什么添加剂呢?
物价低
说完了食品安全,再谈整个物价。
其实,如果撇去澳洲的房价,单讨论生活各项支出来看,澳洲的物价其实并不算夸张。
一般来说,在中国一些一线大城市(或东南部二线省城),想要吃的好,大约¥200/天,舒适100元,到达温饱线则需要40元左右;
而在澳洲,同样是在悉尼或墨尔本这样的一线城市吃饭,有人每天饮食50澳元,有人30澳元,自己做饭,一周可能只需要50澳元左右;
看似差别不大,但考虑到澳洲的食品安全,相信大部分人也已经心中有数:哪个国家的食物性价比更高。
另外,其他生活支出上,澳洲的物价其实也很合理:如果你去Target这样的平民百货买东西,基本上一件衣服只需要15-20澳元;
而如果你想在澳洲供一台便宜的日系车,以马自达2为例,新车价格在2万澳元左右,一升油价在1.34 AUD/L左右(参考悉尼和墨尔本的今日油价),
换句话说,在澳洲供一辆车也并不难。
不攀比
当然,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开日系车,穿平价百货的衣服,不是显得很没档次吗?
或许在其他国家,是这样的;但是在澳洲,你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因为你用的东西而被看低。因为在澳大利亚,攀比这些物质是不被崇尚的。在澳洲人看来,即便你脚踩菲格拉慕、手拿LV包、身穿Gucci新款,你还是你。你的身份不会随着你的着装而改变,而澳洲亿万富翁里每日只穿工作服的,大有人在。
其实,说澳洲人不攀比,也不是完全正确:在澳洲的上层阶级,他们也会“攀比”。不同的是,他们攀比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体检报告,自己的体脂含量,自己每天吃的有机食物,以及自己所作出的慈善事业等等。
换句话说,不是澳洲人不攀比,而是对于他们来说,物质生活并不重要,他们更崇尚的是简单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比名车名表,实际上更需要资本堆砌。
社会温暖
在中国,有个恒久的问题:遇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
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出来。但我只知道的是,如果我在澳洲摔了一跤,一定会有许多人向我伸出手,并关切的问我“Are you ok?”
工作人性化
澳洲的雇主和雇员都很注重人性化工作,雇主有的时候甚至会主动延长假期,只为你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回归工作。
职业不分贵贱
在澳洲,无论你是修水管的蓝领,还是做手术的医生,你们的社会地位虽然也会存在差异,但并不是“鸿沟”。
那是因为,在澳洲,上大学并不是你未来的 ** 出路,而更像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为了就业读tafe,你也可以为了学业选择上大学,或者如果你提早步入社会以后后悔,回到大学深造,都是澳洲社会上习以为常、并广为接受的事情。
讲信用
在澳洲,你的信用很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多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到你的就业。
举一个极端的反例,在澳洲,曾经发生过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坐火车逃票三次,被法庭记录影响到了个人信用,
不仅找兼职屡屡碰壁, ** 终申请毕业签证时还以“有犯罪记录”为由而拒绝,欲哭无泪。
关于学校
在澳洲,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更像是学生的教育者、以及家长的协助者。即使是在繁忙的公立学校,家长如果在孩子遭遇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也可以直接联系老师,一同商量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
在中国,老师似乎总对孩子的教育有 ** 的发言权,这也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
但不同的是,澳洲没有这种影响深刻的“尊师”理念,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会显得更平等。
看病不需要塞红包
在中国的有些地方,看病“塞红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一项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尤其适逢家人做大手术,好像不给医生打一个四位数以上的红包都说不过去。
而在澳洲,虽然澳洲的GP质量饱受诟病,但无论是GP还是专科医生,至少都可以保证一点:他们对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
澳洲官员更“亲民”
澳洲很少会有官员摆“官架子”,总统喜欢坐火车、移民局长喜欢吃一条只需3澳元的寿司、外交部长喜欢跑步并练就了一身好身材,以及前总理艾伯特还会买二手冰箱...
澳洲政府官员的“亲民”,从这些事例中可见一斑。
当然,澳洲和中国,有太多太多的不同之处,但不得不说,澳洲吸引如此为数众多的中国移民的,不仅仅是环境和福利,更多的,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津桥移民官方微信:jinqiaoyimin,或拨打:400-650-8585,免费咨询!